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074/2025-0005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发改委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文件编号 | 有效性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现代服务业各工作推进专班,市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泰安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泰安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
(泰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代章)
2025年3月17日
泰安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全市现代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为进一步巩固好态势、提供强支撑、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持续推动服务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发展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突破650家、营业收入增长6%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提高。
二、强化政策供给支撑
1.深入推进政策落实。全面贯彻市委《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全市战略规划和重点领域行动计划,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评估督导、跟踪问效,健全问题实时发现、及时解决、限时反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实效。(责任单位:市有关部门、单位。以下各项工作均需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2.加强政策谋划争取。围绕国家、省关于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发展部署要求和增量政策,谋划贯彻落实举措,争取更多服务业企业、项目、事项列入上级支持范围。按照“一业一策”要求,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时跟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支持措施。(责任单位:市有关部门、单位)
3.认真开展“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深化“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课题研究,科学谋划发展目标,细化重点任务举措,研究编制发展规划。围绕推进重点行业发展,积极推进各专项规划研究。加强协调对接,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推动各县市区做好相关规划编制和重大事项谋划。(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单位)
三、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水平
1.科技服务业。扎实推进“双十工程”,完善“揭榜挂帅”制度,对接企业需求、产业实践,实施一批重大专项项目,精准支持“硬卡替”科技攻关。健全完善泰山科技大市场功能,构建泰山创新谷综合创新体系。建设市级实验室10家,重组整合国家级众创空间。支持头部企业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纵深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建好“科创中国”创新驱动示范市。(责任单位:科技服务专班等部门、单位)
2.现代金融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文章,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开展多层次、跨领域的政金企对接活动,加快供应链金融扩容增效。抓好资本政策辅导培训,全力推动企业上市,支持引导上市公司开展并购、资产重组、再融资等,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责任单位:现代金融专班等部门、单位)
3.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夯实以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和数字中后台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基础,依托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集中突破一批智慧园区、公共服务、行业发展、财税金融等重点应用领域高端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发挥数字中后台服务管理行业的基础优势,构建平台型、服务型发展模式,推动信息技术服务向行业应用广泛渗透,催生产业新增长点。(责任单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专班等部门、单位)
4.交通运输业。引进国家5A级物流企业2家以上,降低物流成本0.2个百分点以上。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6个以上,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推动邮政快递提质增量,加快邮政快递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依托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泰山内陆港,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水路有序转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畅通“铁水”“公铁”“公铁水”等枢纽脉络。深入开展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试点。积极发展集装箱、冷藏保鲜、大型物件等专用运输。深入挖掘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潜力,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责任单位:商贸流通专班、交通运输专班等部门、单位)
5.商务服务业。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扩容提质,培育一批“泰山伯乐”品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改造升级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税务服务、广告服务等商务服务业,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探索做好会展经济新模式,加快推进产展融合。(责任单位:租赁、商务服务和居民服务专班,人力资源专班,会展服务专班,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单位)
6.环境和公共设施服务业。以提升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推动环境和公共设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环境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强化水资源管理、土地要素保障和规划服务保障,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培育壮大节能服务业,鼓励发展节能监测诊断服务、节能工程设计与设施运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丰富有效供给。深挖行业发展潜能,着力抓好公共设施管理行业重点项目,用好“两新”政策推动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责任单位:资源环境保护专班、公共设施管理专班等部门、单位)
四、释放生活性服务业消费活力
1.批零住餐业。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展销活动,加力扩围抓好“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推动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消费显著增长。积极发展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深化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新培育批发零售龙头企业5家以上,新增网络零售额过5000万元企业2家以上、过亿元企业1家以上,建设共享云仓2个以上,招引首店经济项目7家以上。持续做好钢材、建材、煤炭等传统优势产品批发,挖掘面向新型工业化的贸易潜力。新申报高星级饭店3家,积极吸引国际品牌酒店入驻泰安,全市星级旅游饭店(等级旅游民宿)数量达到57家以上。打造特色餐饮品牌,举办“泰山美食季”活动,宣传推介“泰山豆腐宴”“东平粥”“随河船鱼宴”等非遗“地标美食”。适时发放住宿餐饮消费券。(责任单位:商贸流通专班、文化旅游专班等部门、单位)
2.文化旅游业。全方位推进以泰山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持续增强“中华泰山、国泰民安”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快东平湖5A级旅游景区创建进度,积极推动彩山汶水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推进东平滨湖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寰聚文旅中心、泰山温泉城、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打造升级《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等特色演艺项目。培育潮玩经济、网红经济,丰富夜市、夜游等业态,建设一批文旅消费集聚区、特色街区。创新打造商务游、会展游、研学游、国风国潮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出更多特色主题文旅线路。培优节会经济,打响泰山动漫节、天平湖新青年音乐节等节事品牌。加大文创周边产品研发投放,丰富数字化多元化场景体验。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精准营销,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网络话题度和社会影响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专班等部门、单位)
3.房地产业。坚持“严控总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以旧换新”“存量房收购”力度,积极推行“房票”制度,推动“白名单”扩围增效,加快高品质住宅建设,推动房产服务“一体化办公”。推进物业服务提档升级,探索推广“物业+康养”等融合发展模式。(责任单位:房地产专班等部门、单位)
4.体育业。依托泰山IP,建设打造“中华泰山、国泰民安”赛事体系,全年举办参与人数千人以上的大型赛事40场以上,省级及以上高水平赛事60场以上,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5000场以上。依托全市优质山水陆空户外运动资源,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线路、运动营地和体育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教育体育专班等部门、单位)
5.健康医疗业。打响“健康泰山”产业品牌,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68个。大力发展“中医药+”新业态,推动中医药向养生保健、健康食品、康养旅游等领域跨界延伸。加快“鲁十味”首批齐鲁康养打卡地培育项目建设。支持打造泰山药谷产业园,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打造“美妆山东”品牌。(责任单位:健康医疗专班等部门、单位)
6.居民服务业。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好职业教育。大力推行老年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服务,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2家。大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推广家政领域智能设备,培育2家以上“潮享新家政”体验中心。(责任单位:教育体育专班、社会工作专班、市商务局等部门、单位)
五、推动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1.推进服务业企业升规纳统。创新挖掘纳统潜力,积极培育有望达标的市场主体,指导依法依规入库纳统,推动在库企业数量稳定增长,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0家以上、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00家以上。抓好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用好包保联系服务机制,有效提升在库企业质量效益。(责任单位:市现代服务业各工作专班,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单位)
2.助力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行动,培育20家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加大对服务业重点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扶持力度,推荐纳入全省“百强服务业企业”。突出对产业链关键企业、权重企业的跟踪服务,对体量大、支撑强、生产经营出现波动的企业实行专项帮扶,助企纾困解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单位)
3.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服务业企业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建成3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持续开展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力争省级试点单位达到7家以上,形成一批示范案例。抓好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和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推荐申报省服务业专业人才,做好服务业领域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管理服务。(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单位)
4.加快实现集聚发展。加强集聚区建设培育,打造20个规模优势突出、品牌效应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营收总量突破200亿。加快培育一批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重点园区,建设一批亿元楼宇和主题楼宇。支持泰城东部抢抓“济南都市圈”“泰安东站”等机遇,谋划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培育一批优势本土总部企业,招引一批服务业头部企业、区域总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等部门、单位)
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
1.抓好项目谋划建设。谋划储备一批优质服务业项目,做实做细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动态调整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推进100个左右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满足产业优化升级需要,打造推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质量认证中心、共性技术平台和重大中试基地项目。(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单位)
2.加强项目服务保障。聚焦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方向,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获得支持,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加强项目建设全流程跟踪服务,及时掌握项目推进、要素需求、投资纳统等情况,加大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提速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项目东区、汶河体育运动综合体等一批投资过亿元服务业项目投产达效,推动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严格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加强资金使用效益评估,提高投资效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单位)
七、优化提升发展环境
1.着力提高工作质效。督促、指导各工作专班、各县市区(功能区)强化对重点行业及重点领域运行情况的分析、监测和研判工作。密切关注重点指标异常波动,按照“科学规范、先立后破、兼顾远近”的原则,吃透政策规则,强化有解思维,着重提高施策的主动性、专业性、创造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持续性,推动解决困难问题。(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等部门、单位)
2.深入推进品牌标准质量建设。持续加强服务业企业品牌培育、运营和保护,培育一批高端服务业品牌。促进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标准研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服务消费相关标准制修订。鼓励服务业企业创新质量管理方式,推动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提升服务业企业质量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单位)
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相关制度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清理隐性壁垒、放宽准入门槛,切实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畅通政企沟通的渠道,及时回应企业诉求,落实便利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持续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拓展数据共享范围,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部门、单位)
4.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依托“泰企通”政策兑现平台,用好服务业领域惠企利民政策。加强发改、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解读宣传,提升政策利好的知晓度。及时总结重点任务落实成效和典型案例,办好“现代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成果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媒介,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提升示范引领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责任单位:市有关部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