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00043415074/2023-0005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泰安市发改委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泰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信息来源:泰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3-03-14 浏览:

泰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泰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有解思维妥善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展现出新气象、新面貌。

(一)加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坚决扛起稳住经济大盘政治责任,创新运行调控,实施精准服务,全力助企纾困,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态势不断巩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三次产业加速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7%、6.8%、2.3%,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40.2:48.8。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建筑业总产值增长8.8%。三大需求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39.5%。新动能持续壮大。研发经费投入增长9.32%,“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9%左右。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7%,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8.4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6.3%。城市综合竞争力、承载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二)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加快构建“441X”现代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目标稳步实现。组织推动力不断增强。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构建组织、规划、政策三个“1+N”推进体系,建立“五大比拼、两大问效”和产业链“赛马”等机制,新型工业化建设强势开局。产业竞争力持续壮大。高端化工、肥城市新材料2个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瑞福锂业等4家企业入选省领军企业库。智能起重机械等3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路德新材料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新增“好品山东”品牌12个、山东优质品牌73个,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4家。先进印染技术被列入全省国际标准突破专项。创新支撑力加速提升。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新培植高新技术企业18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6家、瞪羚企业2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17家。新建5G基站3481个,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我市入选“2022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石横特钢技术中心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东农业大学获批省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出台人才政策“加强版”,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4人、青年人才2.7万人。实施知识产权赋能工程,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863件。

(三)聚力打好项目攻坚战,内需潜力充分释放。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千方百计攻项目,全力以赴扩内需。实施项目策划“大比拼”。高点谋划大学科创园、千万千瓦级新型多元储能基地等7个重大事项,高标准策划各类项目1580个,其中纳入市级重点策划项目库1053个。实施产业链“大招商”。组建3个驻点招商联络处,举办11场重大招商活动,签约产业链项目373个,总投资1846.5亿元。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水发集团等区域总部落户泰安。实施项目建设“大攻坚”。聚力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29个省重大实施类项目、37个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1个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30个省补短板项目、247个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入全面会战攻坚阶段。华能泰安2×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正式启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泰安至泰兴段正式投产。实施资金项目“大争取”。抢抓国家稳投资政策机遇,对上争取发改系统无偿资金12.4亿元;150个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13.83亿元;国家审核通过政策性开发性基金项目48个、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备选项目262个、十大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32个,争取省碳金融重点项目76个,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四)主动融入黄河大战略,绿色发展成势见效。积极争创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100个年度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亿元。生态保护成效突出。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启动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新增植树造林5847亩、廊道绿化154公里。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41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75平方公里、河道治理60公里。东平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污染防治效果显著。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及臭氧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数等改善幅度均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安全稳定。完成城市(县城)清洁取暖392万平方米。建成全国首家省级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成功争创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入选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清单。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成功争取“十四五”能耗增量指标80万吨,为石横特钢争取省收储煤炭指标45.4万吨。出台《泰安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建立市“碳金融”重点项目库,我市被列为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五)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融合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速。持续优化城市路网,灵山大街东段跨辛泰铁路立交桥、明堂路北段、环山路东延二期、谢过城大街、双龙路等城市道路主车道通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新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6个;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072套,基本建成5156套;新改造老旧小区82个项目、308个小区、60769户。完成环山路等5条道路提升改造,新建城市绿道14.2公里,改造提升街角游园7处。累计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项目16个、39.33公里,建成海绵城市114平方公里。水环境“一张网”和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泰城西部热源项目投产供热。建成东部新城净水厂,依法收回黄前水库经营管理权。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始终绷紧粮食安全弦,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模式32.57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312万亩;统筹布局粮食应急(示范)网点95个;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到57件。岱岳区获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东平县被评为全国大豆制种大县;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促融合,岱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产业园;楼德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畜禽业);肥城市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宁阳县入选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岱岳区成功申报全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新泰市荣获“中国肉鸭之都”和“中国肉鸭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个,肥城市、4个镇、58个村(社区)被认定为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单位。泰山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三批省级示范园。对口支援和东西协作成效显著。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7个。东平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国家试点工作成效突出。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京台高速济南至泰安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泰安西互通立交改造完成,泰东高速、济微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820公里。50个城镇开发边界外安置区全部建成。完成440公里规模化供水管网延伸覆盖及414个村内供水设施更新改造。大汶河砖舍拦河闸等重点水利工程高效推进,现代水网格局不断优化。宁阳县荣获“2021年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称号。新泰市7.5亿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顺利发行。新闻出版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被列入全省特色小镇清单。

(六)全方位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加速迸发。改革牵引力持续激发。打造“敢当”改革品牌,设立“工作创新奖”,103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如期全面收官。新巨丰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75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泰山城发、新泰统筹21亿元企业债券簿记发行。2个信用场景案例获评全国信用案例。“信易贷”平台新增注册企业1.2万家,新增授信突破400亿元。“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被省委改革办确定为典型改革案例。环境吸引力明显提升。抓好营商环境“头号工程”,泰安“市民之家”正式启用,“绿卡”制度3.0新纳入89个重点项目。“小美帮办员”人数达到1.2万人。优化企业开办“1545”服务。探索“自己批、网上办”审批服务新模式。推进“有解思维、流程再造”行动,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提速70%以上。我市入选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市。开放拉动力不断增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打造线上一站式外商投资服务平台。成立泰安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为企业涉外经贸活动提供精准服务。实施外贸提升行动,落实齐鲁进口贷、进口贴息、汇率避险担保试点等政策,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我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泰鹏家居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公共海外仓。泰安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

(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市民生支出35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10件为民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疫情防控精准高效。科学处置3轮突发疫情,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市全员核酸检测超过3.71亿人次,累计接种疫苗1276.86万剂次。社会保障网织牢织密。深入开展“创业泰山·乐业泰安”行动,城镇新增就业4.96万人。推进企业养老保险“精准扩面”,新增参保3.12万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长4%。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10元。9类困难群体救助标准提高10%。“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入选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建成2034个基层医保工作站(点),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处、社区养老服务站230处。泰山区、新泰市、肥城市获评省级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达到103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经费支出136.6亿元,2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全部竣工;成立42个教育集团,辐射192所学校。健康泰安建设加速,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卫生乡镇33个、80个,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25%。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成功举办第36届泰山登山比赛暨第27届全国全民健身登泰山徒步活动。我市在省第25届运动会、第11届残运会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泰山文化创新传承。高标准打造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十大示范性、标识性项目加快推进。泰山入选黄河世界遗产之旅线路、黄河古都新城之旅线路。泰山“无证明智慧景区”被评为全国“2022智慧旅游创新项目”。出台《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开发“五岳独尊”等数字藏品;发行《泰山编年通史》等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脉动泰山》《锦绣中国·壮美泰山》等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我市被评为“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荣获第六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治理加快向事前预防转变,村(居)议事协商经验被确定为山东标准。泰山消防救援站(群体)荣获“齐鲁时代楷模”称号。放心消费全域创建纵深推进,被列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荐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形势变化、散发多发的国内疫情冲击,以及超预期突发因素给经济带来的多重影响,能够取得上述成绩,殊为不易、难能可贵!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有效监督、建言献策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的结果。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照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新动能支撑相对较弱,经济稳中向好基础尚不牢固;对照全面深化改革,源头创新能力总体不强,重点领域改革有待深化,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照人民群众期盼,公共服务领域存在弱项短板,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还需持续改进,等等。对于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规划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全市“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登高望远、奋力争先主旋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文旅融合、黄河战略、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经济稳进提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0%左右;吸引外商直接外资增长1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省定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及措施

围绕落实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新型工业化强市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零碳化,着力打造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和引领区,推动全市经济向高质量跃升。一是以链式思维助推新型工业化。(1)开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抓好32个项目、34家企业等“链长项目”建设,壮大13条重点产业链规模实力,“雁阵形”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2700亿元。(2)深化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推进“千项技改扩规、千企转型升级”,年内实施技改项目500个以上,推动石横特钢、泰山玻纤、泰开集团、岱银集团、鲁普耐特、瑞福锂业等企业做大做强。(3)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50家、10家以上,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5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上市企业6家以上。(4)高标准建设泰山产业会客厅,发挥“1+13”制造业联盟和商协会体系作用,吸引更多核心企业、区域总部落地泰安;打造展、招、供、销一体化平台,培树泰安品牌工业“淘宝”。(5)建立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推进关键性、全域性应用场景建设。制定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产品数字化、工厂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转型样板。(6)狠抓靶向政策制定,对补链延链、扶优培强、满园扩园、飞地经济等优质企业项目,落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给予“订单式”政策扶持。(7)对接阿里巴巴、京东等专业机构,由龙头企业牵头、链上企业参与,共建供应链联盟,增强核心供应链韧性。(8)实施开发区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深化“一号产业”培育,推进38个特色园区建设,构建“1+7+N”园区发展格局。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5G、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打造“拎包入住”式工业园区。(9)完善新上重大项目联合会商机制、要素配置底线标准和优先标准体系、项目落地综合效益第三方评估机制,探索要素保障难题“揭榜挂帅”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10)鼓励各产业链引进行业基金,借助资金力量精准招商、引进项目,支持和服务产业链做大做强。(11)建好用好“泰企通”平台,及时受理、办理企业诉求。二是以融合赋能激活现代服务业。(1)启动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编制《泰安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泰安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引领全市服务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2)聚焦13条产业链及其他工业领域,大力发展研究开发、科技咨询、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现代金融和智慧供应链体系等制造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双赋能”。(3)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自愿拆分设立共享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业机构或平台,增强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综合化服务能力。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社会组织,开展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4)开展十大物流企业、十大物流园区“双十”培育工程,构建现代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千亿级物流产业集群,打造重要区域物流枢纽城市。(5)加大基金、投资等机构引进培育力度,做优培强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地方金融组织。(6)发展会展经济,办好泰山国际福祉暨康复设备博览会、泰山苗木花卉交易会等主题会展。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打造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区、商务服务特色楼宇。三是以工业思维助力农业现代化。(1)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模式,开展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打造“成方连片”高产稳产田,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557万亩、257万吨。稳定生猪生产,提升粮油、蔬菜、肉蛋奶等稳产保供水平。(2)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加强良种研究培育和推广,抓好东平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建设,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3个以上。(3)发展绿色、智慧、高效设施农业,加强大中型灌区建设运行管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6%;农业生产性服务市级示范组织达到20家以上。(4)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乡土产业名品村扩面增量、提档升级,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以强镇为基础、园区为引擎、集群为骨干,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5)抢抓中央厨房(预制菜)、宠物食品等行业“风口”,抓好早天下冷链基地、帅客宠物食品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江北地区现代食品产业高地。(6)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计划,培育“泰安农品·泰好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壮大泰山黄精、泰山水、小麦糊粉层等免疫力经济。(7)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等“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打造“数字农业大脑”,建设生猪省级和肉鸭国家级数字化交易平台。(8)实施“上规纳统”工程,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15家、60家、40家以上。(9)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乡村振兴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范镇绿色食品产业园等6大现代食品产业园,引入冻冻科技、惠发集团等一批头部企业。(10)实施“梯次晋级行动”,培育泰山啤酒、泰山恒信等一批现代食品上市后备企业,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

(二)以扩大高质量内需为支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投资消费有效结合,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牵引拉动力。一方面,持续扩大有效投资。(1)深化项目策划大比拼,紧盯国家政策、产业链拓展、企业发展“三个需求”,发挥企业主体、部门保障、智库外脑“三个作用”,健全完善“全覆盖”协同策划体系和“全赛道”落地竞争机制,新策划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大产业项目400个以上,项目储备在库个数动态保持在800个以上。(2)发挥驻点招商“前沿阵地”优势作用,深化产业招商、合作招商、以商招商,努力落地一批重大牵引性产业项目;办好泰山国际登山节投资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引进投资过10亿元项目40个以上。(3)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完善项目“月冠军”评选、项目“绿卡”管理、月调度提醒机制,构建全要素全生命周期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陇电入鲁”特高压直流工程、源通核电封头智能制造、德普碳酸二甲酯及系列产品生产、赫里欧光伏建材一体化BIPV、蔚蓝碳中和科技产业园、亚蓉科技高端阻燃剂等35个省重大、100个以上市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4)瞄准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十四五”规划、重大投资方向,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策划储备和资金拨付使用,推动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另一方面,全面激活消费活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开展“消费提振年”“惠享泰安消费年”系列活动,着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能力。(1)用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延续、充电桩建设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范围等机遇,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2)开展“家电消费节”“家电服务节”活动,持续扩大家电更新消费。(3)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在线文娱、智慧旅游、智能体育等新业态。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一店多能”。(4)推动省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市建设,大力培育智慧商圈、特色街区、老字号集聚区。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乡镇布点,实现商贸中心乡镇、办事处全覆盖。(5)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市集经济,加快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流动型消费,让城市“烟火气”更浓更旺。(6)强化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实施电商培训计划,提升电商园区发展,打造省级电商直播基地、电商供应链基地。(7)优化房地产业激励措施,加强与城市产业经济联动互促,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就业大学生、转业军人等群体住房问题。

(三)以打造黄河先行区为抓手,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一是举全力打造省级先行区。(1)统筹编制泰山区域生态保护等专项配套规划,构建“1+N”规划政策体系,引领重大战略在泰安走深走实,努力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2)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久安澜、水资源集约节约、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领域,高标准谋划一批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力争泰安更多元素纳入省级盘子。加快推动引黄入泰工程、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风景道等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系统化推动生态保护修复。(1)加快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尾工建设,健全长效运营管护机制,确保试点工程圆满收官。(2)推动林业治理现代化,建立“林长+检察长+警长+网格长”机制,构建“四长”联手、部门联动、共护山林新格局。(3)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完成造林3000亩、森林抚育6000亩、义务植树300万株。创建泰山温带植物园。(4)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矿山企业、地勘行业监管和安全指导。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狠抓重污染天气应对、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重点任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实施“两个清零、一个提标”行动,深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整县制推进治理,全域基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推进化工园区等重点污染源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3)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坚决防止未治理修复污染地块的开发使用。实行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与专项整治,严格控制环境风险。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4)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省委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四是全方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1)推进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设,编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泰安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向经济价值转化。(2)深化源头治理,打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收官战。(3)严格执行“四个区分”“五个减量替代”,准确把握窗口指导和提级审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4)强化能耗煤耗监测预警,深化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推进能耗强度和煤炭消费持续下降。(5)推进沿黄重点地区工业项目进入合规工业园区,严控新上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6)健全完善碳达峰“1+N”政策体系,开展泰安市零碳示范项目创建,协同推进工业、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抓好碳金融等领域项目储备和申报。(7)创新“光伏+”模式,在新能源、建安、储能等领域加快实施一批应用项目;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盐穴储能、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业态,建设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

(四)以建设现代化品质城市为龙头,引领带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一是精细化推进城市建设。(1)完成《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编制,完善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保护开发利用格局。加快有关空间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2)优化城市路网,完成双龙路、环山路东延二期、谢过城大街等道路收尾建设工作,加快构建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拉大城市发展框架。(3)推动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水气热保障能力。推进“引黄入泰”“莱热入泰”等重大项目建设,构筑跨区域能源互补体系。(4)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棚改项目7个、3006套,基本建成2014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项目150个、48757户。(5)大力发展高品质绿色建筑,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扩大高星级绿色建筑比重。(6)结合道路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7)加强泰城水环境“一张网”建设,年内改造雨污合流制管网55公里,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覆盖率达到54.54%,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2%以上。(8)提升改造市政道路设施,对东岳大街、温泉路、灵山大街进行改造提升。(9)健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完成分类收集点(站)设施提标升级。(10)加快韧性城市建设,编制完成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推进海绵型建筑和小区建设。(11)在城市建设中,依法配套建设人防设施,优化人防工程布局,提高城市防护能力。(12)改造升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整合城市防汛、垃圾分类、工地、渣土运输、油烟监测、园林绿化、路灯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事项“一屏展示”。(13)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推进道路深度保洁向区级延伸,编制实施《泰安市户外广告专项规划》,开展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评价。推进建筑工地围挡改造提升行动。(14)加强街角游园和口袋公园建设,提升改造旧镇游园、泮河古桥园等6处游园,新建擂鼓石园、五马东园等6处口袋公园,新建城市绿道3.9公里,改造城市绿道2公里。(15)统筹“城市管理进社区”和“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工作,强化“红色城管”“数字城管”建设,擦亮城市管理服务品牌。二是高规格打造美丽乡村。(1)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3—2027年)》。(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3)指导岱岳区、6个镇、82个村完成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任务。争取泰山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第四批国家示范园创建名单,推动岱岳区仙草谷、新泰市泰山百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省级示范园。(4)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清洁等工作,打造环境整治全域化、设施配套标准化、风貌提升景观化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制定《泰安市2023年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年度任务。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6)强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民居保护工作,保护特色风貌,留住记忆、记住乡愁。(7)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不低于8%比例用于农业农村的政策,加大工商资本下乡、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8)开展村集体经济“转型倍增”行动,发展壮大产权清晰、路径多元、管理高效、利益共享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9)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三是系统化实施新型城镇化。(1)落实好《山东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推动城镇化向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方向迈进。(2)以县城城镇化建设为载体,发挥新泰市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试点效应,努力提升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3)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进政府内部管理流程再造,加强县域经济发展要素保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特色小镇规范建设发展,力争更多纳入省清单管理。四是全方位提升基础设施。抓好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泰安行动任务落实,探索形成一批创新性成果,打造一批先行先试典型样板。(1)加快泰安至东平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段改扩建、济南至微山高速济南至济宁新机场段项目建设进度,配合推进董梁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S31泰新高速公路徂徕枢纽至新泰枢纽段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2)抓好G205山深线新泰段、G105京澳线东平段等普通国省道路网改造项目,推进数字公路试点项目建设,打造泰安公路数字品牌。完成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建设任务。(3)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550公里,改造危桥29座,完成村道安保工程50公里,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工程1060公里。(4)加快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建设,推动京杭运河大清河航道工程尽快建成通航。(5)加快推进泰安阳家泉(徂徕山)、肥城仪阳通用机场等项目。

(五)以打造文化“两创”标杆为载体,高标准推进泰山文化传承创新。抢抓全省文化片区建设历史机遇,加快泰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塑泰安文旅发展新优势。一是高点建设传承发展示范区。(1)实施《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落实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示范区建设规划政策体系。(2)依托泰山文化研究会、泰山文化研究院等平台,加强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孔子学院等院校合作,全方位挖掘泰山文化新时代价值内涵。(3)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泰山博物院等十大示范性、标志性工程建设,高水平策划招引一批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提升泰山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4)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高水平办好文旅发展大会、泰山国际文化论坛等活动。(5)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推进泰山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二是着力打造文化新地标。(1)高标准推进泰山新闻出版小镇建设,加快泰山图书版权交易中心基地、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在建续建项目,推进出版大厦建设,打造出版企业总部基地。办好泰山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2)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创意、文化电商等新兴文化产业。(3)实施“数学三馆”提质工程,推出更多数字化文旅新场景。(4)加强文创产品开发,组织2023泰安市精品旅游文创设计大赛。(5)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体现本土特色、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6)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四馆一中心”综合展览馆。开展好“书香泰安”打造、“金种子”培训、全市广场舞及才艺大赛、“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三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完善文旅融合推进体系,科学设定发展目标、拟定行动计划,以工程化项目化方式,系统化推进文旅攻坚突破。(1)编制出台《泰安市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规划》,引领全市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旅游产业融合升级,带动泰安文旅全面振兴。(2)以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为契机,全域统筹谋划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推动泰山争创首批世界级旅游景区、东平湖争创国家5A级景区。(3)探索推出“五岳游”“黄河泰山游”等新产品、新主题,全面盘活徂徕山、泰山温泉城、齐长城等优质文旅资源。(4)布局开发文旅康养、房车营地、温泉滑雪、研学旅行、遗产旅游、旅游演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5)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高标准建设大宋不夜城。(6)提升智慧旅游水平,打造“元泰山”数字文旅赋能服务平台,管理运营好“慧游泰山”文旅平台,加快构建数字化文旅新场景。(7)用好央视“品牌强国工程”传播平台,办好“中华泰山·国泰民安”文化旅游推介会,协同提升泰安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8)支持泰山文旅集团等本土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及资本运作,做大做强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外地大型文旅集团合资合作。(9)策划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文旅康养体验游产品线路,推动文旅市场复苏。

(六)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引擎,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活力。一是推进更深层次改革。(1)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市财金集团、金控集团、泰安银行和“四大集团”及相关功能区平台公司做大做强。(2)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体系。(3)实施一体化政务服务提升行动,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拓展“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异地代收代办及多地联办机制。(4)深化企业开办“1545”服务模式。扎实推进“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全面创优“泰好办”政务服务品牌。(5)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6)加强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开发,推进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7)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完成东平县国家级、宁阳县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8)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持续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维护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9)落实“管办分离”制度,打造智慧化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10)实施企业家赋能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二是推动更高水平创新。(1)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标准打造“科创中国”创新基地。新增市级科创平台10家以上。(2)支持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泰山智慧谷、中科院泰安中心等建设发展,开展“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各10个以上。(3)启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800家、1050家以上。(4)围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深化“揭榜挂帅”制改革,健全项目立项“军令状”制和“里程碑”考核制。(5)开展“百名专家泰安行”“百家企业进院所”活动,推进与中科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及驻泰高校科技成果对接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与院所开展订单式培养。(6)抓好创新谷建设和运营,完善“研究院、孵化器、中试基地、技术交易、产业化”一站式孵化链,累计孵化注册企业120家以上。(7)强化高端人才(团队)梯次引育,办好“登高望远·选择泰安”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实施好科技特派员工程。(8)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推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打造以“好品山东”、高端品牌企业等为引领的竞争新优势。(9)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三是实施更宽领域开放。(1)实施外贸提升行动,积极组织参加“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用好“鲁贸贷”“泰山贷”“汇率避险担保增信”等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境外市场。(2)推进中国(泰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特色产业+跨境电商”培育,推进优势产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3)推进各类开发区与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合作建设联动创新区。加快建设泰安保税物流中心”。(4)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扶持奖励重点制造业外资项目,推动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七)以推动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绘人民美好生活新图景。一是织密兜牢民生保障。(1)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统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服务,深化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2)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全面贯彻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3)提升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深化“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体系建设。(4)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落实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等制度,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5)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扩大民生服务供给。提升“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质量。(6)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50处以上,新增护理型床位2000张以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7)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开展“四问四查一监测”集中行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8)积极稳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实物保障和租赁住房补贴,实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二是统筹抓好社会事业。(1)加大教育投入,新改扩建幼儿园10所、中小学6所,新增学位1万个。优化主城区高中布局,推进同城同招。巩固“双减”成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深化健康泰安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建设市中医诊疗中心。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做强“泰山基层名医”品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3)依托新体育中心,策划举办高水平赛事活动。办好泰山国际登山比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系列体育赛事。打造泰山户外自主IP赛事品牌。实施“全运带省运”战略,优化新周期项目布局,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4)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擦亮“泰安小美”志愿服务品牌。(5)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推进“泰山兵”品牌、泰安“英雄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建设。三是创新提升社会治理。(1)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2)开展数字政府发展行动,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3)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打响国泰民安社会治理品牌。(4)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基层治理创新实验等工作,构建和谐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5)提升住宅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党组织覆盖率,打造“红色物业·宜居泰安”特色党建品牌。提高社区领办物业企业专业化水平,创建物业服务党建示范项目。(6)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信访积案化解攻坚,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7)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泰安。四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1)落实国家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等措施,不断提高防控科学性、精准性;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2)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守牢政府债务风险底线。(3)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深化放心消费全域创建,守住“三品一特”安全底线,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4)落实四色预警模式,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精准定向开展“八进”宣传教育活动,抓好非法集资防范处置。(5)以省委省政府“八抓二十条”为引领,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危化品、道路交通、矿山、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工商贸、消防等领域专项整治,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关解读:【部门文件解读】关于《泰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解读材料

图片解读:【图片解读】泰安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报告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