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动全市经济回升向好,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良好开局。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9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2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19.9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505.6亿元,同比增长7.2%。
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1%。分行业看,农业总产值84.0亿元,同比增长3.5%;林业总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6.4%;牧业总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7%;渔业总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5.2%,农林牧渔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3.8亿元,同比增长10.6%。从产量看,蔬菜产量129.0万吨,同比增长3.3%。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更是区域经济稳健前行的“压舱石”。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事项加速落地,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纵深推进等有利因素的加快聚集,一季度,我市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37个在统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67.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贡献率高达9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 协同发力,拉动增长 在中能建山东泰安35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施工现场,8座巨型储热罐体在焊花飞溅中逐渐成型;在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全球首台全自主知识产权智能化刀片电池壳制造设备工业母机正式投用;涵盖航空航天、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及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现代食品、医疗康养、文旅融合、现代农业等产业的24个项目,一季度签约落地泰山区……一批批优质项目加速“进场”,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底气。 一季度,我市投资动能持续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0%,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4:42:54。工业投资动力强劲,一季度同比增长20.9%,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1%。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2.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6%。 以旧换新政策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我市消费市场激起层层涟漪,催生出升级类商品消费的澎湃热潮。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市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0.1%。对限上零售额拉动较大的类别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9.4%、17.8%、10.9%、21.2%,分别上拉限上零售额增速2.7、2.5、1.6、1.1个百分点。 外贸是经济的重要“晴雨表”。一季度,我市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52.9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总值142.7亿元,进口总值10.2亿元。从重点行业看,服装纺织行业出口呈现向好趋势,输变电行业海外市场需求增加,土工格栅、建材等行业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建设项目增多,订单有所增加。 步伐加快,活力释放 工业新质生产力加力提速,成为拉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数控金属成形机床、工业机器人、大气污染防治设备、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电力电容器产量分别增长30.0%、32.0%、29.4%、100%、115.2%。 新动能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四新”投资同比增长14.4%“,四新”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7.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7.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6.6%,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0.9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一季度,限上汽车零售、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通讯器材类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9.3%、37.9%、17.6%,分别上拉限上零售业增速2.1、3.2、0.6个百分点,消费结构持续提档升级。限上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9.3%,对限上零售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