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各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登高望远、奋力争先,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3.2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16.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2亿元,增长5.4%。
春启生机,万象更新。春节过后,全市企业陆续吹响开工号角,铆足干劲抓生产,全力冲刺“开门红”,为实现新跨越开好头、起好步。 在山东国泰民安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制管、制瓶车间里,工人正热火朝天赶订单,一派忙碌景象。2024年,该公司先后投入近亿元,引进意大利进口生产线5条、国产先进设备28台,新上自动包装设备和质量检测系统,公司药用玻璃生产线日产药用玻璃管一跃达50吨,制瓶生产线由原来的日产100万支到现在的日产286万支,切实拉满了生产“进度条”。“我们公司新项目于去年3月开工建设,8月投入生产运营,历时5个月,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达效,营业收入再创新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稳增长的关键。去年,我市工业生产运行健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增速保持平稳。从行业增长面来看,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在统的37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75.7%。 粮食播种面积37.47万公顷,粮食单产7093.88公斤/公顷,泰安粮食总产量265.78万吨……去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实现“三增”,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4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 随着《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的出台,我市从减负、增效、创优、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实施政策举措,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增补企业资质,鼓励开拓省外市场,并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的助力使泰安市建筑企业在全国市场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企业行业内地位和竞争力。去年,我市建筑业生产增势良好,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48.9亿元,比上年增长8.0%。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24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省外市场仍占据“半壁江山”,全年建筑业企业在省外完成产值达到797.9亿元,占全部产值的51.5%。 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去年以来,服务业生产加速发力,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38.5亿元,同比增长10.3%。十大行业门类中,九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五个行业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态势。
“真的很划算!2899元的手机补贴了近435元。”市民李先生拿着新入手的手机开心地说。近日,市民李先生在泰安爱琴海购物公园小米之家购买了一款2899元的红米K80手机,按照15%的补贴政策,李先生购买该款手机最终实付2464.15元,他也成为山东首位享受到购机补贴政策的消费者。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力落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以旧换新”助推消费热潮,线上线下消费新业态不断升级,内需潜力得到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稳步回暖。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6.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4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对限上零售额拉动较大的类别中,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0.7%、17.7%、23.2%、24.7%。 去年,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全市进出口总值5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出口总值482.3亿元,增长22.6%。 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2%,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3.7:41.6:54.7。工业投资动力强劲,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7%。民间投资持续向好,比上年增长8.6%,增速高于全部投资3.4个百分点。
在新泰市寰宇航天动力产业园,乾堃火箭综合试验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试车台主体已建设完成,投入运营后,年可满足发动机热试车100次、子集火箭试车10次,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批量生产及新型动力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9.1%,增速高于规上工业10.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占比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工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动能投资成为新支点,全市“四新”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较上年增长12.4%、25.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7.8%、16.3%。 去年,我市消费结构持续提档升级。“两新”政策提振汽车、家电消费,全市限上汽车零售企业销售额较上年增长5.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69.2%,上拉限上零售业增速3.5个百分点;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销售额增长25.7%,上拉限上零售业增速2.0个百分点。我市线上零售市场迸发新活力。全市限上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较上年增长84.5%,上拉限上零售业增速4.6个百分点;限上实体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综合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较上年增长5.4%,上拉限上零售业增速0.4个百分点。
去年,我市财政税收持续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2.7亿元,较上年增长5.6%。其中,税收收入实现180.2亿元,增长0.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3%。金融用电保障有力。2024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909.5亿元,较上年增长10.1%;本外币贷款余额5022.7亿元,增长11.1%。全社会用电量289.3亿千瓦时,增长4.9%。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3.8%。 民生支出指财政支出中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去年,全市民生支出38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4%,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9.9,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