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水脉相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事关泰安百姓福祉,事关黄河下游长久安澜。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泰安各有关部门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从严从细做好防汛各项工作,全市防汛减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东平湖庞口防倒灌闸。
筑牢防汛堡垒 守护一方安宁
黄河宁,天下平。
泰安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山东省境内黄河流域面积的47.5%,是山东省唯一所辖县市区全域覆盖的市。泰安是守护黄河下游安澜的关键区域,防汛工作事关全省乃至黄河流域安全大局。
作为目前省内单体投资最大、规模最大、拦蓄水位最高的重点拦河闸工程,大汶河砖舍拦河闸工程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建成。“这一工程能够有效拦蓄和调节洪峰,今年汛期成功应对了台风‘格美’等多轮强降雨洪峰考验,同时还可以满足农田灌溉取水需求,打造大汶河沿岸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系统。”肥城市水利局局长、四级调研员赵伟介绍。
东平湖庞口防倒灌闸。
大汶河防汛减灾是我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汛期,市水利局根据防汛工作平时重防、战时重救的特点,自上而下对防汛指挥体系进行调整,确保整个指挥体系反应及时、决策科学、处置有序。市水利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刘永辉表示,市水利局完成了181座到期水库安全鉴定、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并进行蓄水验收,同时对水库、河道、山洪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多轮次、全覆盖摸排,实施山洪灾害监测站点维护,有效防御山洪灾害风险。
7月份以来,泰安迎来多轮强降雨天气过程。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532.7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位高值,提升防汛抗洪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定量化预泄、智慧化调度、精准化拦蓄……为应对台风“格美”,市水利局在收到气象部门预警信息后,提前预留防洪库容1.2亿立方米,结合全市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平台,通过系列调控措施,大幅减轻东平湖防汛压力。“我们在汛期坚持‘周会商+紧急会商’制度,强化预警响应联动,加强与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积极探索大汶河上下游联合调度机制,统筹保障上下游、左右岸度汛安全。”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田丰说。
戴村坝。
物资储备与人员配备是应对防汛抢险工作的基本保障。“我们选择在风雨中前行,为的就是在发生洪水灾害时能够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应急防汛分队队长巩玉阳说,在市水利局一线闪光“水利铁军”建设行动中,队员们日夜奔波在应急防汛一线。
今年汛期,市水利局采取协议储备等方式备齐备足防御物资,抽调39名专业人员和退伍军人组建水利应急保障队伍,全面提升防汛抢险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高防汛物资保障和管理水平,市水利局创建了首批“省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管理规范化”标准单位4家。
立足早、实、细,按照防汛指挥部牵头抓总、分级分部门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我市突出防洪工程、城市排涝、山洪地质灾害、人员转移避险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市、县、乡分别派出检查组,对全市617座水库、482条河流、13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29个山洪灾害危险村以及重点行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和跟踪督办,累计整治1454个风险隐患,提前转移危险区人口543人次。
东平湖庞口防倒灌闸。
呵护一湖碧水 共享河湖安澜
碧水清流,生生不息;长堤绵延,护佑一方。
在泰安东平,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交汇形成东平湖。作为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京杭运河复航重要枢纽,东平湖在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
每年雨季,如何让东平湖防汛百无一失,安澜度汛,是东平县相关部门面临的一场大考。
今年7月1日至31日,东平全境连续遭遇3次极端强降雨及1次强风天气(11级),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影响范围广、叠加效应强……面对历史罕见的暴雨天气及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东平县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市防指的大力指导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千人抢修326”“连战连通稻屯洼”“两天两战西南村”“日夜奋战大清河”……强降雨期间,面对每一次险情,全县上下不畏艰险,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学校,从各级领导到一般干部,从共产党员到普通群众,80万东原儿女精诚团结、合力攻坚,牢牢把握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主动权。
黄河东平段。
一湖平,万户宁。防汛救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战略成果,离不开日常管理和防汛备汛措施。为提升防汛能力,今年以来,东平县累计举办防汛演练近30场次,其中,2024年黄河滩区、东平湖蓄滞洪区群众转移避险应急演练的成功举办,教会了群众在危急时刻怎么撤、往哪撤,在这次防汛抢险中发挥了极大作用。这些扎实细致的防汛措施也成为降低极端强降雨造成损失的关键。
初秋时节,来到东平湖入黄河口的庞口防倒灌闸,从空中俯瞰,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清澈的湖水与黄河浑浊的河水形成了鲜明对比,交汇处出现一道明显的分界线。庞口防倒灌闸,是东平湖与黄河互通的唯一通道,开闭闸门,可实现水资源的调配和防止湖水倒灌。在汛期等特殊情况下,可通过开启或关闭闸门来控制水流量,避免洪水对周边地区造成危害。
大汶河。
大坝、涵闸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水流、排洪、灌溉等重要作用。目前,泰安已全面完成黄河东平湖防洪工程和3座大型分洪闸除险加固,同时,实施金山坝迎汛除险工程和金山坝以西居民外迁、柳长河航道升级及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等工程。今年东平县还实施了沿金山坝鱼池边岸整治工程、二十里铺引湖灌区现代化改造提升项目、刘口灌区现代化改造提升项目,进一步维修加固堤坝、干渠,确保东平湖汛期安全。
黄河东平段。
擦亮水环境生态底色 筑牢城市防汛屏障
滔滔黄河水,攸关万世安。保护和提升黄河水的水质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担当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市于2021年12月印发《泰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将完善城市排涝工程体系、水环境治理等与黄河流域治理相配套的城市水环境工作一并纳入。随后,围绕污水治理工作,市委主要领导谋划并推动水环境“一张网”建设落实落地。
黄河东平段。
为民之事,须臾不缓。市城市管理局着眼大局,担当作为,牵头成立泰城水环境“一张网”建设推进工作专班,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水环境治理所涉及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等工作的“最优解”。
防一季之汛,见平时之功。每年“七下八上”,泰安进入主汛期。为做好城市防汛工作,市城市管理局提前进行汛前清淤,并对近年来强降雨期间出现的易涝积水区域进行梳理,科学分析积水成因,持续开展积水点改造。自2022年起,连续3年先后对泰城岱宗大街清真寺交叉口、灵山大街温泉路交叉口、天烛峰路、普照寺路工人文化宫等16处积水点实施改造,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通过实施积水点改造工程,进一步消除了城区内涝积水安全隐患,泰城排水防涝能力持续提升,因强降雨导致的交通管制逐年减少,有效保障了群众汛期出行安全。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在做好汛前排查清淤、积水点改造的基础上,我市强化底线思维,组建22支共计1900余人的城市防汛队伍,储备防汛物资,配备排涝能力达每小时2万立方米的大功率移动排涝泵车,并多次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随着水环境治理高效推进,泰城水环境、生态环境改善显著,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逐年提升,进一步擦亮“水清”“岸美”的城市水生态底色,助力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改善率始终居全省前列。碧波清流、水鸟云翔成为泰城群众触目可见的美好。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保护好母亲河,泰安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久久为功、不懈奋斗,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