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发改工作>服务业
2024年,泰安各地服务业工作这样干!(宁阳县、东平县、泰安高新区篇)
信息来源:泰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4-03-21 浏览:

编者按

各县市区聚焦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再接再厉,从自身定位和实际情况出发,定目标、定重点、定措施,画出执行“路线图”,跑出发展“加速度”。现整理刊发第三期各县市区2024年服务业工作要点,供参考借鉴。

宁 阳 县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8%,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8%以上,新增纳统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

一是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壮大体量规模

1.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加快构建“23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突破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文旅两大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数字服务、科技服务、电商服务三大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商务、现代金融、特色餐饮、社区服务四大基础性服务业。2.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泰安现代公路港南区、凌云早天下冷链交易基地竣工投用。乘势发展数字服务业,发挥华网科技、兴宁数字赋能作用,全领域提升“数字宁阳”建设水平。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依托中京智能产业园等平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成果落地转化,实现“双向赋能”。稳固发展现代金融业,优化“信易贷”“银企通”等平台服务。3.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依托“攻济打援”指挥部、人民文艺汇等项目,逐步健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争创3A级景区2家以上,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新发展电商服务业。发挥董先生、鑫起点等头部企业带动作用,策划开展电商节、全民购等系列活动,年内培植网零额过千万元企业10家以上、网零额增长30%以上。推动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策划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狠抓消费市场主体培植,年内新增批零住餐纳统单位80家以上、限上社零额增长10%以上。 

二是夯实支撑载体建设,筑牢产业发展支撑

1.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培育纳统任务、月度纳统、年度纳统“三张清单”,发挥镇街园区、工作专班联动作用,加大培育推动升规纳统。2.扎实推动项目建设。聚焦泰安(宁阳)现代公路港等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投资建设进度,确保服务业投资稳步提升。3.积极开展对外招引。继续出台支持政策措施。依托村鸟科技等企业资源,积极推进橙易达数字产业园区等项目快落地。

三是增强融合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双向赋能

1.提升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围绕服务“4+3+X”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深度融合,不断夯实服务业融合发展根基,全面增强服务业融合化质效。力争打造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1家。2.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建设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造一批电商示范镇、示范村。3.鼓励服务业各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加快直播电商发展,依托聚娱等文化传媒企业,积极发展“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鼓励凌云商社等龙头零售企业发展“线上自选+无接触配送”“社区团购+集中配送”等新模式。

四是释放改革创新潜能,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1.积极争创创新平台。指导宁阳数字经济集聚区、中京智能产业园积极申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树华网科技、璞金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打造聚娱文化、开元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品牌,做大做强村鸟科技、京开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平台,加快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2.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建成运营煤基精细化工“产业大脑”,支持恒信高科争创“数字领航”企业,推动农高区宁阳(浪潮)农业产业智慧运营中心落地并加快实施,加快培育高德软件驻宁分公司、中京数字等新兴企业。

东 平 县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5%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0%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规上营业收入增速明显提升。

一是促进行业增加值提升。

1.商贸流通:用足用好各类消费政策,举办促消费活动20场次以上。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引导东顺时代广场、儒原实业有限公司等重点商超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县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推进大宋不夜城特色步行街和县域金汇商业街建设,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实现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增长15%。推动经济开发区智慧物流中心与京东物流合作,打造区域配送中心和工业物流区域节点,培育3A级物流企业1家。

2.金融服务:稳步提高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合理增长货币信贷,加快直接融资进程,不断扩容保险市场。持续优化融资结构,提高普惠贷款占比,推进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蓬勃发展。实现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幅、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房地产: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规范销售中介服务,严格落实补贴政策,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引导房地产企业创新销售渠道,举办房产交易展示会,鼓励企业拿出“真金白银”,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吸引客源,提升销售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4.行业工资:加强预算执行进度管理,着力从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和东平湖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上实现新突破,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财政工资性支出。摸清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底数,推动企业做优做强,稳步推动企业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进一步增长。

二是加大市场主体培育。

坚持“进企业、听需求、解问题”,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的共性难题和迫切需求,充分发挥行业、平台、镇街推进作用,抓好统筹协调,深入推进财政、税收、金融等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加大企业摸排筛选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发展较快、潜力巨大、特色明显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及时对接纳统。推动东平金运通物流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早日实现月度纳统,力争全年实现升规纳统企业15家。

三是增强发展动力支撑。。

1.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培植大宋不夜城、兖矿物流园等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不断增强规模效益和带动效益。推动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争创全省多式联运“一单制”示范试点,打造多式联运“一单制”东平样板,推动大宋不夜城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山大泰山科技园、济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更多成果落地转化。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深入践行“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完善领导分包重点项目、监测调度、督导考核“三项机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兖矿物流园二期、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尽早投产运营,为全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同时,加快路网建设,推进泰东高速、济广高速改扩建、105国道二期等工程,争取年底建成通车,夯实物流业发展基础。

泰 安 高 新 区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70%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7家以上,规上营业收入增长8%以上;新增省、市级服务业创新中心2家以上,其他省市级服务业专项扶持项目5项以上。

一是着力壮大服务业总量规模

持续抓好规上服务业企业升规纳统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服务业领导小组牵头、各行业专班协调联动、业务部门全程指导的工作机制,精准挖潜培育升规储备企业,完善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企业、准入库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四张清单”,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由各专班及园区实行动态监测、跟踪帮扶,并对各专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督导通报,对标加压,确保应纳尽纳,应统尽统。

二是聚力培育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突出载体培育建设,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升级引领行动,立足全区服务业发展基础现状,围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领域,建设一批服务业聚集区、总部企业、平台企业、创新中心,进行动态管理、精准帮扶。遴选部分具有行业代表性、较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良好的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快资源整合,促进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集聚, 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增强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着力打造服务业品牌。支持泰盈科技、众志电子等重点企业依托数字工匠学院、联通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打造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优质品牌。加快培育服务业领域专精特新、瞪羚企业,促进服务业企业快速成长。

三是积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围绕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打造服务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聚焦物流商贸、供应链管理、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瞄准国内外优质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引进总部型、基地型、研发型项目和品牌企业,辐射带动全区服务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快众志电子算力中心、汇力环保生态环境数治医院项目、新闻出版小镇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优质增量。加强政策分析研判,出台区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扶持政策,精准把握支持方向,强化包装策划和挖潜储备,以有力举措壮大服务业发展。

四是推进两业深度融合高效发展

谋划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创新布局,推进两业深度融合、交互作用。积极引导重点工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全面拓展盈利空间,争创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制造示范企业。推动服务向制造拓展,支持服务企业利用信息、渠道、创意等优势,通过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加快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强化典型经验总结宣传力度,推广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制造+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创树一批“两业”融合标杆,积极打造国家和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促进、融合高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