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074/2024-003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发改委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文件编号 | 泰发改电力〔2024〕368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各县(市、区)发改局、功能区经发部,国网泰安供电公司: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新形势下智能配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及《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有关要求,积极推动泰安市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泰安市打造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扣新形势下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目标,探索推动智能微电网建设,科学推进源网荷储科学融合发展,实现微电网与配电网、大电网的协同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衔接,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新能源资源禀赋和开发情况,结合地方电网网架和负荷发展情况,稳妥有序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切实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坚持分类施策,逐步推进。围绕用户侧绿电需求水平,分类开展绿电直供、新能源自发自用、绿电交易试点等运行模式,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坚持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积极利用各类新能源、地热资源、及新型储能、蓄热蓄冷等高效用能技术,通过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优化,形成源网荷储协同高效的智慧能源系统。
(三)主要目标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保障电力绿色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探索构建电网友好型智能微电网发展方向和路径。
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建成具备推广价值的智能微电网试点示范项目20个,探索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智能微电网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为开展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系统指导。
二、主要任务
智能微电网建设应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打造典型场景、建立商业模式、提升产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打造典型场景
围绕“提效、降本、增绿”等功能,聚焦虚拟电厂建设、建筑楼宇、产业园区、美丽乡村等典型场景,开展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实现新能源高比例就地利用。
1.虚拟电厂绿色微电网。通过售电公司等聚合商统筹区域内电源、储能、可调节负荷等各类资源,作为同一市场主体进入电力市场交易,搭建灵活智能、供需协同的虚拟电厂绿色微电网。
2.产业园区微电网。面向同一用户红线内部具有多用能主体、运行模式复杂的产业园区,推广光储直柔系统,搭建能量管理系统,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打造“绿色”园区、“近零碳”园区。
3.美丽乡村微电网。整合农业产业发展用能需求,通过搭建能量管理系统,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现区域新能源高比例自平衡,促进乡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面向电网末端和大电网未覆盖地区,建设一批风光储互补的智能微电网项目,提高区域电力供应水平。
4.建筑楼宇微电网。面向大型公建,以能量管理系统为基础,通过电器设备柔性调节控制、蓄热蓄冷技术,实现建筑内部源荷协同优化、友好互动。
5.充(换)电场站微电网。面向重点公共场所停车场,建设融合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有序充电桩等一体化的场站微电网,实现有序充电、车网互动。
6.高速隧道供电系统微电网。面向高速隧道供电需求,整合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设备及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建设专用微电网系统,实现隧道内部照明、通风及其他关键系统的绿色电力供应,确保隧道内供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建立商业模式
1.创新运营理念。鼓励项目投资运营主体按照能源互联网理念,一体化开展用户侧电能替代、综合能源供应以及灵活性资源开发,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和协同运行。积极探索微电网EPC总承包施工模式,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2.推动电力市场交易。推动智能微电网深化与大电网双向互动,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探索长效稳定的商业收益机制。
3.探索电碳融合协同发展。结合国际国内碳市场与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探索智能微电网与碳排放体系、绿电绿证交易等相衔接的电碳协同发展模式,为用户创造绿色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提升产业生态环境
1.加强技术创新。以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主线,支持各类新能源、新型储能、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和成套产品的研发应用。通过市场主体、服务业态培育,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推动微电网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夯实储能之都建设基础。
2.强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微电网技术创新联盟、泰安市虚拟电厂服务中心技术优势,整合智力资源,探索技术路线,开展交流研讨和项目合作,高标准打造新能源深度协作生态圈。
3.完善运行标准。尝试逐步完善涉及微电网准入、验收、并网计量、结算等各类服务,打通智能微电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堵点;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现微电网资源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形成智能微电网发展“泰安模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协调联络机制,研究全市智能微电网发展策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重大问题;适应智能微电网建设系统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构建政企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智能微电网建设新局面;建立项目建设运行跟踪机制,加强智能微电网新能源就地消纳、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效益的评估。
(二)加强资金政策保障。鼓励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关键设备及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支持新能源并网友好性能提升改造。引导银行机构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支持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鼓励银行机构提升发放绿色贷款支持智能微电网建设的积极性。支持金融机构开发与ESG(环境、社会、治理)表现挂钩、绿电交易相关的专项贷款产品,提供动态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三)加强培训推广。依托微电网技术创新联盟、泰安市虚拟电厂服务中心加快微电网领域技术创新的快速突破和成果转化,实现科研成果共建共享。实施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培养一批微电网专业技术人才,全面助力微电网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种社会力量,开展智能微电网相关技术培训和教育科普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新型智能微电网价值作用,提升社会公众关注度和参与意愿。开展典型场景案例征集,促进产品和模式推广,展示泰安智能微电网建设成效。
泰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11月28日
名 词 解 释
1.源网荷储一体化:指在电力系统中将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系统,旨在更多地应用新能源电力,同时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能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2.微电网:由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系统、电子电力设备、用电负荷以及配套的计量/监控/保护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等汇集而成的中小型发配电系统。
3.虚拟电厂:主要是聚集用电侧的柔性、可调配的负荷形成稳定、可控的“互联网电厂”,对大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服务,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