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肥城市持续深化“4334”工作模式,“压实责、用实招、求实效”创新服务实践,全力开创项目建设新局面。
一是细化谋划目标,厚植产业发展后劲。定方向分任务,抢抓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市重大机遇,明确新型储能等6大主攻产业,分解100余项策划任务,谋划重点项目273个,总投资1825.7亿元。集智慧提质量,组织项目策划研判会议4次,邀请山东工程咨询院等7家院校团队,组织专题培训和调研12次,征集策划意见200余条,获评策划优秀案例17个(金牌7个、银牌6个、铜牌4个),项目策划优秀数居全市首位。强储备促转化,组织地企对接活动6次,联系目标企业60余家,110个入库项目预可研率83.7%,手续办理率53.6%,推进储备项目落地实施。
二是优化服务机制,提升项目管理质效。明责任重担当,在建项目明确14名县级领导联系包保,开展调研排查服务100余次,反映项目问题236条,提报市委常委会研究解决园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重大问题12项。立制度抓全程,探索“ABCD”项目分级管理制度,在项目“签约-审批-建设-投产”的各过程安排责任单位牵头服务。141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开工率99.3%,纳统率80.1%,手续办结率90.1%,计划投资率84.7%,均处于全市前列。挖潜力重示范,通过中储国能300MW盐穴储能项目的示范带动,吸引中电建、首航高科等10余家企业投资储能领域,签约在建并网延链项目11个,投资规模140亿元。上半年,肥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在半年项目观摩、满意度测评、新型工业化强市评价中,均荣获第一。
三是强化统筹协调,健全要素保障体系。施措施助审批,实施重点项目“多项并联”审批,有效解决蔚蓝科技、鲁泰建材等26个项目手续办理难题。借优势增供地,利用7个重大项目入库条件,争取重点项目用地指标支持,为86个项目新增项目用地739亩。争政策聚资金,紧盯省级三批次政策清单,为山东肥城100MW 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争取的1.6亿元的新型储能领域国债,已通过部委项目答辩有望批复,组织银企对接8次,争取金融机构向在建的12个项目投放信贷资金9.55亿元。搭平台引技术,通过举办人才创新交流、储能产业赋能等国家会议,引进产业转化重大技术16项,助力高新技术项目策划签约4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