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00043415074/2024-0025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泰安市发改委 组配分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和落实情况
大河澎湃起新潮 铸魂——泰安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纪实之四
信息来源:泰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4-10-21 浏览:

大河奔流,浩浩汤汤。九曲黄河,横贯东西,千百年来孕育了蔚为壮观的黄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人文历史与不朽的精神追求,是一篇永远讲不完的大文章。

泰安,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因泰山而得名,拥有数千年文化积淀。山城相依的泰安,是山东沿黄地区重要节点城市,这里诞生了无数动人的黄河故事。

大汶河畔。隋翔 摄

近年来,泰安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着力强化以黄河文化、泰山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高水平推进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以及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泰汶大地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以崭新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尽显新时代黄河文化独特魅力。

泰山之巅海棠花开映日红。陈阳 摄

保护传承

讲好黄河故事泰山故事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泰山是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泰山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泰山文化彰显时代价值,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泰安人肩负的重大责任。

泰山之巅海棠花开映日红。陈阳 摄

为深入挖掘泰山文化的精髓,系统阐述泰山文化的丰富内涵,泰山景区自2016年起启动了大型文献丛书《中华泰山文库》编纂工作,采用典籍志书、学术著述、口述影像多个门类记述泰山文化,集泰山文化之大成。截至目前,泰山文库已出版书籍31部36卷,该项目入选山东省文化“两创”实践案例。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为持续讲好泰山脚下的“黄河故事”,传承弘扬泰山文化,泰山景区持续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泰山成立自然文化研究院泰山分院,旨在建立新的泰山自然与文化研究范式,共同开展泰山文化的推广和地质科学的普及。自然文化研究分院与“泰山森林病虫害防治院士工作站”“智慧泰山”形成“一院一站一平台”泰山研究工作机制。此外,泰山景区与北京大学合作编制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与山东大学合作开展天贶殿壁画等遗产保护研究,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开展泰山石刻保护研究,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医药技术学院合作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中草药研究等工作,不断加强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的研究、挖掘和传承利用工作。

泰山之巅海棠花开映日红。陈阳 摄

“登日观,俯黄河,水荡荡,山峨峨。”黄河与泰山古有“河岳”之并称。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教授周郢介绍,在泰山原有景观中,有不少展示黄河文化的内容。玉皇顶西庑名“望河亭”,相传可远眺“黄河金带”壮观景象,岱顶乾坤亭有明人杨彩真书碑刻“东观日本,西望河源”。“历史文献和碑刻中,留下了很多关于泰山和黄河的描述,在后世诗人吟咏中,也无不把黄河泰山相联系。从这些描述里,可以想象泰山之巅览黄河的壮观景象。但这些匾额、碑石多已不存。”周郢建议在今后泰山景点开发、保护中,加强对黄河文化的展示,比如恢复玉皇顶“望河亭”匾额、重立“西望河源”古碑,介绍历史上泰山与黄河的文化渊源,让人们对中华河山的代表——黄河和泰山,有更深入的了解。

砺山带河

守护黄河文化根脉

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大汶河,古称汶水,是山东省境内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其流域孕育了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在此而生。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隋翔 摄

汶水西奔汇入黄河,大汶口文化自诞生起,就与黄河流域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时至今日,大汶口遗址上建起一座承载着华夏文明厚重历史的博物馆——大汶口遗址博物馆。不久前的中秋假期,博物馆迎来了许多游客,众多家庭选择带着孩子一同前往,与历史进行“深度对话”。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隋翔 摄

“大汶口遗址发现于60多年前,当时被称作‘堡头遗址’。1959年5月,在津浦铁路修复线工程中,人们在大汶河南岸的宁阳县堡头村发现了很多墓葬和遗物。通过现场的彩陶片等物品分析,确认了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据大汶口遗址博物馆讲解员介绍,经过勘探,专家学者在大汶河北岸大汶口镇也发现了遗址存在,为更好地反映遗址的自然和地理状况,将遗址统称为“大汶口遗址”。

展览面积2100余平方米的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内,展出着石器、骨角牙器、陶器等文物,还有根据考古勘察进行复原的房屋场景。以“海岱曙光”为主题,大汶口遗址博物馆分为发现大汶口、探索大汶口、守护大汶口、仰望大汶口四个篇章,综合介绍了遗址的发掘成果和历史价值。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隋翔 摄

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我市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大汶口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同时通过设置管理机构、实施文保工程等方式,推进大汶口文化保护工作,目前完成了大汶口遗址保护设施、安全防范、古石桥修缮等工程。

大汶口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项目,遗址的厚厚土层中埋藏了无数的文明密码,后人不断勘测和破译,为史前社会和黄河流域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列入泰山世界文化遗产目录,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1年列入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和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2022年列入《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隋翔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作为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大汶口遗址以前后延续的丰富文化内涵,实证了海岱史前文化谱系的清晰脉络,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文化基础上建成的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实行免费政策,注重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宣传、活动推广,为市民游客提供引导、咨询、讲解等各项服务。同时,研学课程以参观、学习、讲座、互动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大批青少年。

守正创新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一件文物承载的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一处文化遗产就包含着中华文化传承的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活起来”到“火下去”,泰山遗产资源在保护传承利用中演绎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三十八届泰山国际登山比赛暨第二十九届全国全民健身登泰山徒步活动启动。司刚 摄

泰山东岳庙会、泰山国际登山节、中华泰山成人礼、非物质文化遗产月、非遗购物节……为实现泰山文化全方位展示,泰安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连续两年举办“翰墨传承·天下泰安——泰山大字楹联书法展”,通过楹联和书法扩引链接、传播泰山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泰安市博物馆除了固定的泰山通史展、历代石刻展等长期展陈外,还时常举办泰山文物精品特展、泰山祭器特展等各类陈列展览,不断提高遗产资源的展示水平和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切实提高泰山文化的传播力。

泰山东岳庙会。陈阳 摄

“国泰民安 盛世华章” 泰山红门里街区开街。陈阳 摄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已然成为文旅产业的新赛道,各地纷纷发力“智慧+”文旅,借助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新场景,让许多传统景区焕发新活力。泰安,也不例外。今年“五一”,泰山文旅集团推出的VR娱乐体验项目——“泰山神启”跨维数字体验馆正式与游客见面。位于泰山红门游客中心东侧的体验馆,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体验项目,更是一次穿越时空、与泰山神话共舞的奇幻之旅。“泰山神启”以“卷轴召唤”的形式为引子,让游客成为泰山神话故事剧情中的主角,通过智能交互、VR等方式,让游客亲身体验“天地人”三个篇章,沉浸在水流潺潺与山川起伏、瑰丽画卷与奇幻三界中,感悟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泰民安 盛世华章” 泰山红门里街区开街。陈阳 摄

如果城市是一本书,那么带有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就是留白处延伸出的创意。泰山景区不断研发具有泰山特色的文创产品,在文物修缮过程中,对原建筑构件,如仔角梁、檐檩、铜饰、铭文等进行收集整理,并将承载着泰山文化和历史信息的、替换下来无法使用的建筑木构件进行精心加工雕琢,研发限量版独具泰山特色的文化产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义是创造和创新。为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泰山景区还与北京博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泰山景区AI伴游系统,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景点语音讲解和导览导航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游客文化研学、深度游览的精神体验,还为促进泰山文化传播、实现文旅融合提供了有效载体;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虚拟文旅商品,与支付宝鲸探、阿里拍卖等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先后策划推出8期26款数字藏品。

岱庙。陈阳 摄

俯瞰泰山。陈阳 摄

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却静水流深。在新征程上,泰安以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机遇,不断深挖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提升泰安黄河文化“品”与“神”,发展多种文旅业态,黄河文化正在泰山脚下焕发新生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