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发改工作>发改动态
全市绿色低碳创新案例⑨丨新泰市:融合发力 创建近零碳示范城市
信息来源:泰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5-03-28 浏览:

编者按

为发挥创新案例的典型引领作用,助力先行区建设提质增效,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征集遴选了一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首批10个创新案例植根发展沃土,彰显泰安特色,充分展现出新时代泰安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集成施策的系统观念、克难攻坚的改革精神,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都具有创新引领效应和复制推广价值。请各单位借鉴学习、转化实践、创新突破,助力泰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泰市融合发力

创建近零碳示范城市

近年来,新泰市紧紧围绕“双碳”战略落实,系统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走出一条“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近零碳示范创建城市。

一、统筹谋划高位推进

印发《新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开展近零碳城市示范建设。成立新泰市近零碳城市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调研指导近零碳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计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等部门单位开展近零碳城市示范创建培训,提高各部门单位对近零碳城市创建重要意义的认识。对全市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领域,电力、建材、化工、铸造、资源回收利用等行业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对指标体系中的32项指标逐项深入了解,梳理全市创建现状基础,找准短板弱项,为下一步创建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引导高碳低污项目通过节能技改、新技术利用等措施减少碳排放。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了“321x”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以及“9+5”14条重点产业链,“绿色发电—储能换电—新能源电池—新能源工程机械”全链条新能源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光伏发电为重点,推动非化石能源多元化、协同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集中式电站。实施了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项目,成为全国首个以农光互补模式建设的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项目。

新泰市滨湖广场

三、创新驱动低碳发展

积极开发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交通枢纽、公用场所等建筑屋顶、立面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以构建“光伏+氢能源”产业体系为目标,推进光伏产业向太阳能电池和建筑光伏一体化组件领域延伸,氢能源向“制、储、加、用”突破发展。全面落实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72.5%设计标准,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新型墙材应用比例均达100%。严格执行新招拍土地房地产项目装配式建筑36%面积比例、装配率不低于50%要求,新开工5个校舍项目全部采用钢结构,全市在建装配式建筑达到37.8万平方米,新增2家混凝土装配式构件生产企业、2家钢结构企业,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和建造水平持续提高。

四、推广低碳交通新局面

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理念,不断加大节能环保型公交车辆更新力度,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全市新能源车辆占公交车比例达到98%以上。网络预约新能源出租汽车占比50%以上。并持续推动全域新能源充电桩及综合配套基础设施,探索推广“以租代购”绿色公务出行模式,在政府集中办公区及部分独立办公区建设配套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第一批8个市直部门新能源乘用车配桩建设已建成43个慢充充电桩,可正常使用37个,第二批充电桩正在规划建设中。同时提前谋划20个乡镇(街道)充电桩建设,已建成20个慢充充电桩,16个充电桩完成通电验收,4个充电桩等待通电验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