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415074/2024-000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发改委 | 组配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 |
序号 | 牵头单位 | 重点工作 | 全年进展情况 |
2 | 市发展 改革委 | 16.新策划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大产业项目400个以上,项目储备在库个数动态保持在800个以上。 | 1.前三季度全市各级共策划各类项目1736个,纳入市级重点策划项目库项目1448个,入库率83.4%,概算总投资8007.6亿元,项目涵盖领域广、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策划精准度实现大幅提升。 2.组织召开泰安市“项目策划大比拼”工作推进会,全面提升了项目策划水平,全市项目策划工作呈现出加力提速、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每季度评选一批金、银、铜牌项目策划优秀案例,前三季度共评选出项目策划优秀案例120个,其中金牌案例30个、银牌案例30个、铜牌案例60个。以评先树优促争先创优,极大激发了各级抓谋划促发展的积极性。 3.组织召开全市重点策划项目推介会暨项目策划培训会议,精心筛选100个延链、补链、强链重点产业项目进行推介,匡算总投资448.6亿元。山东建鲁智华工程咨询研究院与8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项目落地转化。邀请高水平专家作项目策划专题讲解,进一步提升各级各部门项目策划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为精准开展项目策划谋划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17.加快推进“陇电入鲁”特高压直流工程、源通核电封头智能制造、亚蓉科技高端阻燃剂、赫里欧光伏建材等35个省重大、100个以上市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 | 截至11月底,33个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开工率100%,年度累计完成投资 195.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8.39%。110个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开工率100%,年度累计完成投资 454.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59%。 | ||
26.加大“两高”行业落后产能“出清”,优先保障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发展需求。 | 1.联合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直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整改职责和推进违规项目整改进度的通知(泰发改工业〔2023〕261号),再次对部门职责予以明确。对县市区、功能区,市直有关部门下发预警函,提醒各有关部门加大整改进度,力争项目于年底前完成整改。 2.以“两高”项目梳理排查工作专班办公室的名义对全市“两高”项目整改进度进行通报。市直部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党组专题研究、组织现场核查等方式,推进项目整改。 3.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对未完成整改的项目制定整改推进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处置方式、责任单位等情况,推动项目于2023年年底完成整改;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对确需要关停退出的项目,督促县市区、功能区进行关停验收;对县市区、功能区申请销号、纳入清单管理的项目联合市直相关部门进行市级审核。截至12月28日,已全部整改完成,261个存量或实际在建项目中,已完成市级销号审查156个、申请纳入清单管理项目101个。 4.督促属地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强日常监管,避免出现重大安全环保事件;对申请纳入清单管理项目继续积极整改,具备完善手续条件后及时补办手续。 | ||
39.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引领工程,实施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项目。 | 1.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引领工程。起草印发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战略规划》《支持政策》,做好顶层设计保障。牵头制发《泰安市落实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方案》,加快培育创新发展能力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企业。1-10月,全市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98.1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86.5%,同比增长5.1%。推动2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获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取2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获2023年度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400万元;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征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获评2023年度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2.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筛选 111 个项目入选市级服务业重点调度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支持服务,截至11月底,111个市级服务业重点调度项目实现投资18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4.4%。推动 28 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名单,总投资 196.5 亿元,年度投资 57.7 亿元。 | ||
40.支持智能制造、流程再造等领域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 制定出台《泰安市支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六条政策》,在智能制造、流程再造等领域,对首次新增入库纳统的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超过历史最高地方贡献的,由所在县市区(功能区)按超出部门的100%给予一次性奖励,专项用于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前三季度,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6.54亿元,增长15.9%,培育形成了一批以浪潮软件、泰盈科技、众志电子、泰山信息科技、蓝光软件、征途科技等为重点,能够提供智能制造、流程再造、数字服务、开发运维等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 ||
51.提升粮食储备能力。 | 1.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全市地方储备粮已落实29.4万吨,食用油储备3500吨,达到了上级要求的储备规模和数量;加强成品粮油储备,达到满足城区15天以上市场供应量的标准要求。 2.扎实组织开展储备粮轮换工作。2023年全市地储粮轮换计划81955吨,已全部完成。 3.调整优化市级储备粮存储布局,落实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改革任务。从2023年开始,逐步将8万吨市级储备小麦集中到储备集团宁阳库区存储,做到经营和储备任务分开,确保市级粮食储备企业改革任务完成。4.全市地方储备粮智慧监管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19个储备粮承储(代储)库点完成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20个成品粮油储存地点完成视频监控安装,确保了储备粮收储销等环节的全过程“透明”监管。 5.及时跟进修订完善储备制度和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根据《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新修订的《泰安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于2023年2月1日印发施行。 | ||
88.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 | 1.纵深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编制《泰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纳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今年第9期城市综合信用指数监测,我市位列全国261个地级市第一位。 2.积极争创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区。高标准起草《泰安市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组织召开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实施首期市级信用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制定下发《泰安市信用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全市累计160余单位参与。 3.扎实开展“美德泰安和信用泰安”共建工程。配合市委宣传部起草制定《关于统筹推进美德泰安和信用泰安建设的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美德信用共建工程。多个典型案例、微视频获评国家、山东省奖项。 4.持续打造“信用预警+信用修复”政务服务品牌。“信用修复助企信用重建”获评全市“法敢当”法治建设典型案例。 5.开展首期信用建设研究课题征集、鉴定活动。起草下发《关于征集2023年泰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的函》,全市共征集立项研究课题23个,结项22个。 6.依托泰安市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授信超过1200亿元 | ||
127.全方位推进济泰同城化发展,推动钢城——新泰打造省会经济圈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 积极探索省会经济圈跨市域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路径,会同济南市研究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产业协作共兴、科技创新协同共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对外开放联合共进、一体化机制携手共创等七个方面重点任务,梳理重点任务清单78项。目前,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钢城新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经过积极争取该方案已列入省发展改革委2024年工作计划,有望上半年以省发展改革委名义印发实施。 | ||
55 | 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 104.实施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四减四增”,确保第二轮“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控化石能源消费。 | 1.编制印发《泰安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研究确定11个方面、80条重点工作,定期调度推进,确保重点任务落实、落细。组织开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试点申报工作,我市共2个综合区域、4个产业园区、15家企业进入试点名单。 推动省150个、市300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实施。 2.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印发《泰安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编制出台分领域分行业工作方案、保障方案等配套政策6个,市级层面“1+N”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
56 | 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 改革委 | 105.深化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抓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设。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推进,制定出台《泰安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泰安市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工作方案(试行)》,梳理编制市级生态产品目录,初步构建起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
59 |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 | 126.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1.调度推进24个2023年省城镇化重点项目。经积极争取,30个项目列入2024年省城镇化重点项目库。 2.经省发改委专家评审,宁阳齐鲁彩山研学小镇、东平滨河新区科创小镇纳入省级特色小镇清单管理,全市特色小镇数量达到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