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00043415074/2023-0020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泰安市发改委 组配分类 军民融合
当前国际环境下军工行业最新概况及趋势
信息来源:泰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3-11-17 浏览:

一、军工行业的定义和分类

军工行业,是指涉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的相关行业。军工行业是国 防经济的核心和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复杂、综合性强、技术上“高、 精、尖”等特点,代表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顶尖水平,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建立了完善军工体系的国家,军工行业门类齐全,与主 要兵种、装备相对应,可以细分为陆军装备、海军装备、航空装备、航天装备、电子科技和核装备六大领域,各军工领域及其代表产品如下:

二、军工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目前,我国军工行业生产端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十大军工集团及 其下属单位,多为总装级和系统级军工企业,也包括相关军工科研机构;二是大量民参军企业,主要为总装级和系统级军工企业提供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各种加工服务。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军工行业中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军品生产设备、技术和人才向民用生产领域迁移。

军工行业的需求端则主要来自于国家(军方)的采购行为,军方是军工行业 的最终和唯一用户,政治环境、外交政策、经济形势、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都有可能改变政府对于军事力量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从而影响军费的投入和方向,影响军工行业的发展。 

三、军工行业的经营特点

1)具有较高行业准入要求

企业若从事军品生产经营活动,应依法通过保密资格、国军标质量认证体系 认证,并根据军品承制的产品类型取得相应资质,例如武器装备承制资格、武器 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而且须按规定纳入军品总装企业或军方的合格供应商体系。

2)军品供需均具有较高稳定性 

从需求角度来看,为确保国防安全,国家每年都会安排预算用于军品采购, 军方对于军品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供应角度来看,军品一旦被军方采购并使用,尤其是经过各种验证获得型号后,除非出现重大产品问题或技术更新使得产品性能落后等情况,军方不会轻易更换原有供应商,即后续的产品供应以及维护、更新等售后服务一般也交由原有供应商负责,其他外部供应商要进入该产品市场具有较高难度。

此外,军方采购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使得单一型号军品在生产周期内(指从开始列装到最终淘汰)的需求相对可预测,使得军品订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鉴于以上特点,军品供需均具有较高稳定性。

 3)定制性特征明显 

军品因其用途的特殊性,在军品设计时强调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 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因此相对于民品而言具有更多特殊需求。此外,同一 类型军品,由于其应用领域、性能指标要求的不同,不同的使用方对其性能需求也可能不同。因此,军品具有很强的定制性特征。

 4)产品研发周期较长 

军用产品由于其特殊性,对产品可靠性和使用稳定性的要求一般高于民品, 通常需要经历反复测试和试验,需要经历从产品早期立项、研发、设计到反复测试、试验到设计定型,再到小批量试产等多个环节的反复验证,该项产品才可能最终被军方确认使用,往往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 

四、全球军费情况

全球范围内,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各国政府的军费支出是整个军工行业收入 的最终来源,因此军工行业的市场规模与世界各国的军费支出息息相关。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 2021 年全球军费报告,2021 年全球军费支出达到 2.113 万亿美元,军费支出占全球 GDP 的比例达到 2.2%;中国军费支出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排在第二位,占全球军费总支出的比例达到 13.9%,每年军费支出最多的国家仍然是美国,达到 8,010 亿美元,占全世界军费总量的 37.9%,遥遥领先其他所有国家;军费支出排名三到五名的国家依次为印度、英国和俄罗斯,且差距不大。

五、我国军费情况

一直以来,我国坚持国防费用支出公开透明,定期披露。2012 年以来,我国历年国防支出及其增长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国防支出一直保持适度稳定增长,2012 年国 防支出仅 6,691.92 亿元,2017 年首次超过 1 万亿元大关,达到 10,432.37 亿元, 2021 年已达到 13,787.23 亿元;根据财政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出的《关于 202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 草案的报告》,2022 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的中央本级支出中国防支出为 14,504.5 亿元,再创新高。

近五年(2017-2021 年)我国国防支出复合增速为 7.22%,同 期 GDP 及财政支出增速则分别为 8.28%和 4.87%;我国国防支出的增长速度略低于 GDP 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国防费用的增长能够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尽管我国军费总支出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在军费增长方面也基本保持了较高 的增长速度,但与全球主要军事大国相比,在军费相对占比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我国国防费用占 GDP 的比例尚不足 1.3%,远低于俄罗斯的 4.29%和美国的 3.55%,甚至和印度的 2.55%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考虑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人均国防费用方面,更是远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 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国防费用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六、我国军工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当今世界政局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国际上“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 重新抬头导致外部环境日趋紧张,地缘政治问题持续升温。强大的国防军工行业 是保障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实后盾。

近年来,我国军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军工企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1)军队改革取得显著成果,国防军队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十三五”期间,我国迎来了近二十年来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国防和军队领域改革。

2015 年 7 月,中央军委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召开,审定了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体方案》;2016 年 1 月 1 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关于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就扎实推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 明确了通过三个阶段来逐步实现改革目标,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加快推进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压减军官岗位,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减少装备型号种类,淘汰老旧装备,发展新型 装备。 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一是确保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二是 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是到本世界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我国国防和军队的机械化、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直至 最终实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最终目标,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作为支撑,离不开军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 2020 年 11 月 26 日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通过长期努力,我 军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也已取得重大进展。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 建设智能化军事体系已成为世界军事发展重大趋势。战争形态演变和我军自身发展实际,决定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加快机械化信息 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抢占世界军事变革先机主动。”

2)国防支出用途不断优化,装备费用占比不断提升 

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010 年至 2017 年, 我国国防费用复合增速为 10.06%,其中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的复 合增速分别为 8.12%、8.10%和 13.44%,用于高新武器装备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的装备费增速远远高于其他两项费用。2012 年以前,人员生活费还是我国军费支出中占比最多的部分,随着装备费的快速增长,2012 年起装备费已经成为国防费用构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2015 年装备费在我国国防费用总支出的占比 已经超过 40%,并且保持持续增加。 白皮书也明确指出,加大武器装备建设投入,淘汰更新部分落后装备,升级改造部分老旧装备,研发采购航空母舰、作战飞机、导弹、主战坦克等新式武器 装备,稳步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是我国新增国防费用的重要用途。与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军目标相适应,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装备费占比仍将是我国国防支出中占比最多的部分,并有望保持超出军费整体增速的高速增长,而装备费正是和军工企业发展最直接的军费支出。

3)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程度不断提高 

自 2015 年起,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在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的推动下,我国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军民融合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军民融合即实现国防工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紧密协同发展,既要发挥 国防工业建设对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作用,释放国防科技工业的发 展红利,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和创新科研上的优势,以整个经济社会的大体系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 

军民融合的一个维度是“军转民”,一方面体现为军工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变, 以科研院所改制为例,2017 年 7 月,国防科工局召开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推进会, 宣布启动首批 41 家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标志着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正式启动;另一方面则直接表现为国防工业核心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目前我国大型军工集团旗下都有相当规模的民品业务,发展十分迅速。 军民融合的另一个维度为“民参军”,即民营资本或者以民品为主的企业进 入军工行业,一般主要通过装备制造、基础器件制造和原材料供应等方式进入到 国家军工体系中来。民参军企业将民用技术引入到军工领域,通过竞争激发军工企业活力、促进军工技术发展,同时降低军品的采购成本。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