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发改工作
泰安市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信息来源:泰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 2021-03-17 浏览:


        为加快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展现泰安担当、贡献泰安力量,我市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唯一重要蓄滞洪区东平湖、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大汶河、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等有利因素叠加优势,坚决扛起历史责任,坚持综合施治、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大保护、大治理。

泰安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强化顶层设计。先后高标准编制完成《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严控“山体线”“水岸线”“天际线”,全力把东平湖打造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通道和山东省水资源的调配中枢。突出生态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总投资166亿元的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绩效目标值全部完成,泰山区域“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大生态格局基本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作提供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推进污染治理。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率全省第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全省第2名,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泰安市坚持“用足外来水,多用再生水,保护地表水,涵养地下水”,优化全市水资源供给配置,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节约用水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用水定额体系标准,推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深入落实。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现6个县市区全覆盖。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遵守水资源控制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制定出台《泰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是我市有立法权以来第一部水利规章,在全省第一个以政府规章发布。巩固提升水质安全。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恢复采补平衡,严格控制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关闭搬迁6467家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有效解决面源污染问题,保护地下水质安全。

泰安市紧紧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三个基本点,做好山水结合文章,用好用活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泰山脚下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立足富集的黄河文化资源,实施精品文化工程,强化泰山、大运河、齐长城、大汶口遗址等中华文明、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功能。加强文物保护。以创建泰山—曲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持续加强黄河流域文物环境整治和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物勘探发掘保护利用等工作。落实《泰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和社会经济环境。挖掘时代价值。与省内沿黄各市共同签署《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合作协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好客山东”黄河文化旅游品牌。与济南、济宁等地加强文化旅游协同合作,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

泰安市大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6%,比2017年提高8个百分点,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基本实现。坚持创新驱动。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泰山创新谷、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市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创新平台达到378家。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获工信部正式批复,成为省内首个、国内印染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梳理完善产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产业专班+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模式,构建起“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梯队体系,明确产业延伸方向和重点,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建材新材料等4个产业集群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泰山玻纤等4家企业列入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库。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持续推进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加快推进以新泰循环经济产业园、中韩(肥城)绿色园区、宁阳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园区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打造特色循环经济产业园。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