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发改工作>财贸外资
经济刺激政策 仍需“两条腿走路”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 2020-11-16 浏览:

2020年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困难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几乎没有国家可以幸免。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不但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更将全球经济拖入了深度衰退,其影响程度已经超越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疫情不但对单个国家的经济产生猛烈冲击,更沿着全球产业链不断蔓延,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被进一步放大。为了抗击疫情、阻止病毒进一步蔓延,全球各主要国家不得不实施严格的社交隔离措施,限制人员与物品的自由流动,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地区经济活动的停滞。

在此背景下,除了积极推进疫苗的研发外,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努力也未曾停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做出的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萎缩4.4%,相较6月时的预测上调了0.8个百分点,而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在于二季度经济衰退不如预期严重,并且有迹象显示三季度复苏有所加强。

全球经济状况之所以出现好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刺激政策。自新冠肺炎疫情3月全球性暴发后,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央行纷纷松开“水龙头”,实施了一系列超宽松货币政策。

从目前的情况看,金融环境保持宽松状态,对全球经济复苏形成支撑。美联储在11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表示,将维持当前接近零的利率,直到劳动力市场状况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以及通货膨胀率上升到2%以及适度超过2%一段时间。美联储表示,将至少以目前的速度购买债券,以维持市场平稳运行,并且重申将致力于使用各种工具来支持经济。

可以说,超宽松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为家庭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避免了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强烈波动进而引发更大范围的经济动荡甚至危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利率水平始终维持在低位状态。欧洲央行以及日本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已有多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也在此次疫情危机中快速膨胀。总体而言,对于全球各主要央行,尤其是对发达经济体央行而言,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明显收窄,叠加货币政策本身存在政策效果延迟的特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艰巨任务难以单独凭借货币政策完成。而这也是多家国际机构不断呼吁各国政府加大财政刺激的原因之一。

目前,全球多数国家已经根据自身的情况推出了财政刺激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共同促进经济的复苏。由于疫情尚未结束,IMF敦促二十国集团(G20)主要经济体不要过早撤出财政支持。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过早撤出财政支持可能会对民生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并且增加企业破产的可能性。IMF同时呼吁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扩大当前的财政支出计划。

相比货币政策,财政刺激政策对于民众和企业的帮助更加直接。以美国为例,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10月失业率由9月的7.9%进一步下滑至6.9%。而在今年4月时,美国的失业率一度高达14.7%。劳动力市场的复苏离不开此前美国推出的多轮财政刺激措施,其中包含对失业的直接救助金。不过,随着失业救助措施以及其他财政政策措施的陆续到期,美国经济复苏正在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措施的谈判陷入僵局已长达数月。民主党与共和党就刺激规模问题存在难以弥合的明显分歧。从目前的情况看,直至明年1月,美国两党之间的席位之争可能才会尘埃落定。若民主党无法夺得国会参议院的多数席位,那么国会两院则很有可能继续由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掌控,那么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措施预计难以顺利在“分裂”的国会中通过,即便通过,其规模也可能小于民主党的预期。而财政刺激政策的缺位则将给步履蹒跚的美国经济复苏之路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

不过,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也有其隐忧,将显著增加各国政府的财政预算赤字以及公共债务负担,并且将全球债务水平进一步推高。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恐将埋下更多的隐患。但随着疫情在欧美国家二次反弹,当前看,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仍需要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两条腿走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